週邊活動

#非關舞蹈祭2023 網上對談:羅玉梅、楊怡孜
《(我安靜得像一塊石頭),「從那裏走到這裏」。》

是次網上對談系列邀請到兩位藝術家——羅玉梅和楊怡孜分享她們在委約創作《(我安靜得像一塊石頭),「從那裏走到這裏」。》裡的經驗和感受。對談將由獨立策展人及作者瞿暢主持。

兩位藝術家從不同媒介之間蘊釀和碰撞,共同創作一個展覽和三場現場演出。在三場演出期間,由三位受邀的藝術家觀察員各自以不同物料和方式,去紀錄楊怡孜現場的行動,並把紀錄留在展覽中,過程間持續累積與更新。

兩位藝術家在數月之間遙距交流,一起嘗試去想像展覽廳白盒中現場的身體、沉默的聲響和物料之間的交織。羅玉梅透過日常微小的痕跡,石頭在藍曬時挪移的輪廓去回應沉緩安靜的移動;楊怡孜則靜默而堅實地面朝身體歷史0.00與記憶之間的重疊,以三小時不停歇的姿態,成為其中一道被展覽的風景,走一段彷彿沒完沒了的旅程。透過回想和敘述合作的過程,對談將會分享中間的經歷和啟發,補充在展覽及演出之間未被提過的始末和細節。

對談人:羅玉梅(跨媒介藝術家)、楊怡孜(舞蹈藝術家)

主持:瞿暢(獨立策展人及作者)

對談將以廣東話進行。

網上對談

7/10 (Sat) 9pm (香港時間)

免費活動

#非關舞蹈祭 2023 網上對談:譚雪華研習項目《In-Between》

是次網上對談系列將邀請來自香港、現居柏林的編舞及表演者譚雪華,與本次研習項目的劇場構作董言進行對談,分享譚雪華在#DANCELESS studies中的研習計劃《In-Between》。對談將由 #非關舞蹈祭 策展人李偉能主持。

《In-Between》 由譚雪華與三位合作者:蕭子聰、馬汶萱、黃寶娜之間寫信和交換指令(score),以理解距離、現場、書寫與舞蹈之間關係的研習項目。這個概念始源於舞蹈學者André Lepecki的文章 〈Inscribing Dance〉,從歷史和哲理角度描繪了舞蹈和寫作之間的關係(編創的英文choreo/graphing詞源上意指「舞蹈」和「寫作」)。譚雪華以個人經歷的角度去切入,並邀請三位有類近背景的舞者(九十年代出生的香港人、曾經在其他地方學習舞蹈、處於「離開—返回」香港的路線當中)共同進行研習,以書寫信件的方式維持連繫,嘗試在千里之外共同經歷「舞蹈」。在過程中進入書寫並發展關於親近(proximity)指令,而指令其後轉化成動(movement),塑造他們之間的連繫和關係。

這個計劃為 #非關舞蹈祭 中的 #DANCELESS studies研習項目。過程中的書信對話最後由譚雪華整理分類和輯錄,以公開的網站形式在公共的領域中盛載和傳播,希望以此展示和延伸更多的反思和討論的空間。

歡迎到訪網站:https://in-between.cc/

對談人:譚雪華(概念)、董言(劇場構作)

主持:李偉能(#非關舞蹈祭策展人)

對談將以廣東話進行。

網上對談

8/10 (Sun) 9pm (香港時間)

免費活動

Jefta van Dinther 身體表演工作坊及分享

《微觀肢體:剖開生命中的經驗》

Jefta van Dinther 視表演為透視人生的一門藝術,以劇場觀照生命中不可見的細節。那些潛藏於大腦中的意識,是如何牽引著我們的選擇?工作坊及研究分享中,將展示如何打開自我對話的親密𣊬間,讓身體成為剖析生命的媒介。

公開工作坊

23/9 (Sat) 2-4pm
不加鎖舞踊館

免費活動

研究分享

28/9 (Thur) 8pm
不加鎖舞踊館

免費活動

楊朕式編創工作坊及分享

《煽情之姿:在複雜的氛圍中重構身體》

楊朕式的編創從表演者身體轉化,形成對應當下的創作素材。工作坊以音樂作引子,從而進入身體物理與感受性的肌理,梳理藏匿體內難以言喻的情緒,將舞蹈帶回自我感受的現場。從而,再延伸至劇場創作,重組表演語彙及想像空間。

在研究分享中,楊朕將夥拍一眾專業舞者分享在駐留期間累積下來的經驗,展示在即興框構中如何尋回屬於自己的身體情感紋理。

公開工作坊

29/7 (Sat) 2-4pm
不加鎖舞踊館

免費活動

研究分享

28/7 (Fri) 8pm
不加鎖舞踊館

免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