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舞蹈祭—每週札記 「關於身體、關於當下、關於『活』」
《身體活》
時間:
7月30至31日(五、六)20:00、
7月31至8月1日(六、日)15: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非關舞蹈祭—每週札記
「關於身體、關於當下、關於『活』」
黃大徽:
多年前,有位在德國Folkwang School畢業的女生對我憶述她的第一節舞蹈歷史課:「Mechthild Grossmann (Pina Bausch那位鵝公喉女演員)走進來,劈頭第一句是『收起你們的教科書,舞蹈歷史就是你們身體的歷史』!」之後,女生從檢視自己身體的歷史,頓悟出無數詰問。她為甚麼選擇了舞蹈?她為甚麼站在台上?她為甚麼而動?美是甚麼?技巧是甚麼?創作是甚麼?舞蹈是甚麼?…..我很好奇在《身體活》中,王榮祿和楊怡孜會問的問題是甚麼?
陳偉洛:
「別離沒有對錯,要走也解釋不多,現代說永遠已經很傻……」
歌詞描寫現代愛情關係中不講求天長地久的愛情觀,試將「永遠很傻」這種概念肆無忌憚地拓展到表演劇場之中,追求永遠也許是更傻的行為。所指劇場的「永遠」並非時間軸上的水平伸延,而是在意義層面上的垂直植根、無法向前的永遠。說得再無禮一點,也許是一成不變,在觀看演出,看見某些過去曾看過的元素,便理所當然地將它們劃上等號,無法從另一層面上理解。假如觀看演出是這種永遠的話,創作者再鬼斧神功,演出亦最後只會變得了無新趣。
這兩年的疫情使各行業都計劃趕不上變化,曾經著重面對面的演出排練,現在所謂的「虛擬排練」亦屢見不鮮,「永遠」一直在變。演出的權力架構、觀者與創作者的關係、演出者與創作的關連等等老生常談的議題,為甚麼仍然會被(值得)討論?因為「永遠」一直在變。別傻了,當(現)代別說永遠,其實「昨天在昨天就已跑掉」,試著說ALL WE HAVE IS NOW。
董言:
這裡活著,那裡活著;身體活著,靈魂活著;你活著,我活著;人類活著,動物活著,植物活著,物件活著;知識活著;宗教活著;感性活著,理性活著;意識活著,無識活著。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活著的否定形式是「不」+「活著」,而非死亡、消失或其它。
如果不問「什麼」活著,只是選擇活著或(不)活著,我說的不是那本小說,是現在。
余展豪:
最近工作比較忙,連鎖反應係身體都唔係幾好,皮膚同腸胃一樣差,然後有個中醫朋友友善建言:「人係要花時間同自己嘅身體溝通。」聽落好似唔難,做落絕對唔易。
身體係人接達世界嘅主要工具,然而,我哋嘅目光通常都係放喺世界而非自身,重外輕內;到咗我哋驚覺身體變化時,通常一係生病、一係老去,有時或者已經太遲,唔想悔不當初、恨錯難返?其實人人都有選擇。
《身體活》
時間:
7月30至31日(五、六)20:00、
7月31至8月1日(六、日)15: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