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有關書寫

(文:朱仟青)

(* 建議使用 PC 或 laptop 以達至最佳瀏覽效果)


朱仟青

 

朱仟青現於香港演藝學院修讀現代舞。自2016年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投身藝術行業,對視覺藝術持續不斷的反思,引領她相信每個人的身體是最普世和誠懇的藝術媒介。於2018年開展現代舞訓練作為實踐,樂於參與有關舞蹈、視覺藝術、劇場和音樂等跨範疇實驗性表演、創作和研究。

近期參與的藝術項目包括:新視野藝術節2021多媒體裝置展覽《See自進入》現場演出作品之一《倒影中字》作舞者; 一才鑼鼓網上項目「香港微音樂」其中作品《浮離夕》作編舞及演出;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舉辦表現主義劇場探索計劃演出作品《沙流之城》的學員及編作演員之一;新約舞流青年舞蹈計劃「藝意啟航2020」,為學生編舞及演出自編獨舞作品《檢索》。

表演創作日常自我小練習

文:朱仟青

 

觀察練習

I

在手機相簿隨意滑動選出一張相片看五分鐘

觀察在相內看到的任何事物

回憶相片代表的事情、記憶、心情

置身相片中聯想當時的身體狀態

給自己寄出一封信

自行決定拆信的日子

II

在如常的外出或回家路線上選一點停下來五分

觀看環境和正在發生的事情

記下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事物和原因

聯想一位朋友

與之分享

III

在如常的外出或回家路線上觀察走在自己前面的行人;

模仿行人的步姿和狀態建構心情

以此心情到超市選購一件貨品

在貨品上寫下代表的心情

存放或使用

IV

在如常的外出或回家路線上觀察走在自己前面二至三個一起同行的行人

觀察行為、互動如何表現出二人或三人的關係

模仿其中一人的一個舉動

重複置身同一個情境

重複直至失去意義

重複直至超越失去意義的狀態

聆聽練習

I

睡醒,聽到什麼

以一組詞語形容

記下三天所得的詞語

即興五分鐘

II

用一天時間專注聆聽在身邊出現的聲音

留意各種聲音如何刺激身體、情緒反應

將不同的身體和情緒反應組合成一段節奏

隨意選一首詩,用以上節奏朗讀出來

III

聆聽一些微弱的聲音,如燈泡的電流

對著鏡,用自己的聲音以最緩慢的速度放大演繹一次

IV

不走神地聽完一首歌

捕捉自己每個無可避免走神的一刻出現的第一個想法或畫面

書寫或繪畫在廢紙上

摺成一個個紙飛機

自行決定要不要放走飛機

V

閉上眼聆聽別人說話

去掉內容

記下語調、節奏與狀態編成一段小樂譜

以聆聽對象命名

存在練習

I

在熙來攘往的天橋上以自身最慢的步行速度由橋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感受自己與其他行人步速的對比

感受他人予以的奇怪目光

感受時間

若有人與自己互動

覺察自己如何應對以保持步行不被打斷

走完後,回憶並記下剛才一段路經歷過的深刻事情

II

嘗試在自選的地方慢走一段長時間

感受注意力的停佇

感受意識的流動

想像練習

I

反正就是要投入想像

II

實行練習I的想像

感受現實與想像無法接洽的矛盾

練習練習

I

行動

II

記錄

III

回顧

IV

發現發現

V

組織新的行動

VI

享受練習I至V

VII

重複練習I至VI

「創作靈感」總給人虛無飄渺的印象、不知從何而來靈機一觸的迷思。解開外界給予藝術創作「神秘」、「難以理解」的既定觀念,創作是源自恆常對生活、生命的思考。「小練習」嘗試以行動指示改變日常經驗建立創作素材和過程,從創作者的角度帶出創作與恆常實踐的關係。


朱仟青

 

朱仟青現於香港演藝學院修讀現代舞。自2016年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投身藝術行業,對視覺藝術持續不斷的反思,引領她相信每個人的身體是最普世和誠懇的藝術媒介。於2018年開展現代舞訓練作為實踐,樂於參與有關舞蹈、視覺藝術、劇場和音樂等跨範疇實驗性表演、創作和研究。

近期參與的藝術項目包括:新視野藝術節2021多媒體裝置展覽《See自進入》現場演出作品之一《倒影中字》作舞者; 一才鑼鼓網上項目「香港微音樂」其中作品《浮離夕》作編舞及演出;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舉辦表現主義劇場探索計劃演出作品《沙流之城》的學員及編作演員之一;新約舞流青年舞蹈計劃「藝意啟航2020」,為學生編舞及演出自編獨舞作品《檢索》。

〔18+偽劇本〕
一個Dance-Student-Artist在洗澡時

文:朱仟青

 

角色:

「我」的內心聲音(心)

「我」的內心另一把聲音(聲)

赤口,「我」與朋友去了一趟機場當旅行後,黃昏回到家洗澡。
寒冷天氣底下,花灑灑出的熱水讓身體緩緩放鬆,兩把聲音漸漸在腦海浮現……

 

心:散心完返到黎一陣又要做嘢了,Unlock徵文嗰篇文寫到一半,同人地講咗話交但頭來交唔到會唔會有點太......仲有三日就deadline……(懊惱)喂喂,幫我梳理下丫~OR week 啲跨界研習討論關於試驗、創作模式嘅選取、甚至到溝通嘅面向,係回應緊我所相信嘅對藝術創作取態,啲idea有曬喺度但到要寫嘅時候就硬係飛黎飛去組織唔埋一齊……

 

聲:都唔明你,讀跳舞咪專心跳好你啲舞,呢頭半吊子先train得個年半,個頭又想開壇新嘢,又唔係多墨水學人寫文,你以為寫IG潮文紀念心愛的水杯咁簡單。一範都未學得掂走去諗跨界,呢啲咪叫周身刀冇張利囉。

「我」開始洗頭,因為正在苦惱,搔頭的時間比平時要長

心:(覺得中槍)咁……凡事唔係絕對嘅……咁……頭就洗濕咗,起碼完成咗件事,深知自己該做咩不該做咩都係好事丫……(心虛)同埋唔試過點知唔得?唔識咪學到識,諗下如果唔係三四年來一直抱住認真嘗試嘅心態,又點知原來自己臨老先黎學跳舞都可以行到入somewhat 叫pre-professional嘅階段?

 

聲:又唔明你,好地地做藝術行政有穩定收入又唔要,忽然間瞓身跳入舞蹈同劇場,本身讀藝術個degree已經夠揸兜……

 

心:(打斷)依家讀埋dance咪可以揸兩個兜囉!(佯作輕鬆積極)

「我」還在洗頭的雙手停了下來半垂到腰間,雙手完全被泡沫覆蓋,「我」低下頭來看了看左手,又看了一看右手,想像兩手各捧著一個陶瓷碗,然後繼續洗頭

心:你點知聽日無好天!有你一齊唱紅唱白先可以將我喺呢個不停橫衝直撞追逐藝術上未知領域嘅狀態下拉返上地面,搵到呢個範疇各個發展嘅可能性,一步一步咁行條路出嚟~

 

聲:(不懂應對便奉承)咁……篇文點啊……?拿,你想用跨界做切入點,首先點解對跨界嘢咁有興趣?舞蹈本身都有好多嘢可以玩,例如只係諗「表演狀態」如何運用身體,質地、節奏、Effort等等如何配合同變化,都足夠你仔細研習啦?咁貪心做乜。

 

心:嗯……你所講嘅舞蹈入面各個面向嘅研習當然重要啦,一份作品「好唔好睇」,細節嘅考慮同雕琢不可或缺。不過之前讀Fine Arts做work就已經有混合媒介創作嘅思維種咗係個腦入面,由idea諗選取咩物料呈現,物料之間又如何互相配合同影響表達。當我諗緊創作嘅時候,身體係一份作品入面其中一個物料,舞蹈係身體其中一套語言系統,用呢個角度進入舞蹈同劇場, 似乎本身就係一個跨界嘅思維……

 

聲:你意思係創作本身可以不局限於分門別類嘅範疇,可以係一個範疇入面研習,都可以係按創作嘅需要混合不同範疇去表達。但為咩要跨呢?

「我」沖掉頭髮上的泡,把長髮夾起,在佈滿水蒸氣的企缸玻璃幕上畫出兩個互相重疊一半的圓形

心:就好似呢兩個兜撞埋一齊,當一邊係視覺藝術,一邊係劇場,跨界就係中間重疊嘅部分,係為左令唔同範疇既定嘅知識互相碰撞打開認知同創作嘅可能性。

「我」在兩個圓形重疊的部分畫上一個問號

聲:講就天下無敵,實際嘅重疊並唔止係牛丸包住粒瀨尿蝦肉就係瀨尿牛丸ga喎~?即係如果你一邊跳住舞一邊畫畫只係將兩樣嘢放喺一齊,咁係人都識啦~

 

心:為一齊而一齊係唔會有幸福,中間都無溝通,為跨界而跨界,呢啲叫懶型。跨界創作係需要範疇之間搵到互相連結嘅點。就好似「書寫動態」個工作坊,以「譜」作為跨界媒介,連結聲音與動作。

 

聲:用「譜」搭咗個溝通嘅橋,咁內容呢?

 

心:個創作嘅可能性就係以轉換感知方式同理解角度製造出嚟。workshop中有一個活動,參與者以符號或圖像嘅方式記錄藝術家們提供嘅聲音片段作為創作素材,然後按自己對聲音嘅想像,運用自己設計嘅標記編寫一份譜,繼而互相交換譜,再用動作將人地嘅譜演繹出黎。過程中聲音先由聆聽轉換成閱讀嘅方式被理解,交換樂譜令聲音嘅想像脫離創譜者,再由演繹者根據自身對符號和圖像嘅閱讀延伸至動作選取,最後交畀身體帶出想像中嘅聲音,成為身體、視同聽嘅經驗。每一個步驟嘅轉換都可以打開缺口填寫創作嘅選擇。

 

聲:姐係控制個input同流程,個可能性嘅拓展就係喺process同output任得你放咩都得?

 

心:我會話,係,同時又唔係。因為每個人聆聽、閱讀、書寫、郁動同聯想嘅慣性都唔一樣,與其話係放咩都得、夾硬天馬行空,不如話係搵方法提取每個人自己嘅artistic choice出嚟畀自己檢視。然後就會發現自己嘅選擇都係源自於生活經驗。

 

聲: Yeah, yeah, yeah~Here we go again~Everything is art丫嘛~

 

心:但你唔覺得有趣ga咩!例如為聲音設計標記已經有N個方式,有符號、圖案、文字、emoji,書寫線條面塊嘅texture變化,進而到閱讀譜嘅方式,橫向、縱向、螺旋向、跳focus咁睇,以身體做地圖咁睇都有。我相信都係同日常經驗好有關係,即係好似「書寫」同「閱讀」好多時都即刻預設咗個方向係左至右、上至下咁,同由細到大讀書寫字嘅慣性有關~

 

聲:Er…… 搵到個「因為」同「所以」咁又如何呢?係啊~每個人都有一樣同唔一樣嘅地方, but this is just ah ma hai nui yun, so? What so interesting?

 

心:睇到人地同自己嘅想像同選擇相異相同之處喺邊,我諗係一個發現慣性或者pattern嘅過程,而呢點我覺得係跨界必須要有嘅基礎,繼而先可以為既定事物作提問。正如你所講「阿媽係女人」,呢個可能係自古以來既定理,但到現代呢個說法未必再係定理,阿媽可以唔係女人、或者可以唔止係女人。喺「錄像動作」個作品分享,藝術家有講到影片製作有一套慣常嘅製作程序,先由構想、資料搜集、畫storyboard,再進行拍攝,最後經剪接處理完成作品,而佢自己就喜歡逆向切入創作過程以製作時序嘅最後一步、即由剪接開展創作構想,加以處理、整合或拼湊現存片段成為影像作品。

 

聲:但對我黎講佢唔係唔跟慣常嘅製作程序,只係佢唔由頭到尾plan一個作品點完成,要由剪接開始創作,佢點都要先有footage先做到ga喎~

 

心:係ga,而佢嘅footage可以係十年前儲落依家先用。透過剪接mix and match誘發並捕捉當刻嘅想法,由著手處理素材建立作品嘅概念。 如此,係對固有影像製作流程嘅提問,令創作唔再局限於前期嘅構思。要support得到由剪接呢個步驟開始創作需要藝術家有一個恆常拍攝footage嘅習慣,投放嘅係細水長流嘅心力,不比一次煞有介事地plan好拍攝流程嘅創作來得少。

  

聲:我仍然覺得All roads lead to Rome,只係揀緊邊條路行咁。

 

心:唔同嘅路會帶出唔一樣嘅旅程,好似今今日日去「旅行」咁,搭巴士或者地鐵一樣去到機場,但路程唔一樣,經驗就會唔一樣。所以個practice唔一樣,係會喺作品上呈現得到出嚟~藝術家以同樣對既有方式嘅提問切入舞蹈錄像嘅內容呈現,舞蹈片段唔係影片重點,作品反而聚焦劇場演出前後嘅準備和散席嘅畫面,將平時觀看現場演出所無法接觸同忽略咗嘅經驗帶到幕前,提出咗不一樣角度嘅去思考同理解舞蹈、表演。

 

聲:一路咁聽你講,跨界就係要break the patterns, find the possibilities and acknowledge the differences喇,咁就要咁做咁做咁做,要同慣常唔一樣嘅,點解慣常係問題呢?只要我知自己做緊咩、點做咪得囉?我搵唔到against慣常嘅ground係咩囉?

「我」觀察遇水而起皺的雙手,感覺陌生

心:嗯……與其話係要挑戰慣常,我會話係透過挑戰慣常實踐一個「Do not take things for granted」嘅態度,同時都係重新檢視自身熟知範疇嘅態度。喺「樂手的自我修養」嘅分享,兩位藝術家以「表演」作為切入點,探索表演者、樂器、聲音處理推演至表演呈現方式嘅關係。在dancer嘅角度睇,會發現當中亦與舞蹈訓練同表演有互通之處。

 

聲:因為表演必然同身體有關係?

 

心:同埋係以唔同角度同考慮去睇表演同身體嘅關係。分享入面其一示範,三個參與者需要先拍出一組相同可重複嘅節奏,然後以輪唱法、即canon嘅方法,互相相隔一拍重複同一個節奏,呈現出聲音喺特定規律中錯落交疊嘅效果。參與者除咗要聆聽理解特定節奏,仲要經歷身體認知節奏嘅過程,即是embodiment,形成身體記憶互相配合而又不被影響自如地拍出節奏演示出所需嘅聲音效果。咁就令我聯想舞者身體嘅音樂感,喺學校會成日畀人話musicality不足,就即係身體仲未形成足夠嘅感知能力結合舞蹈動作與音樂。

 

聲:所以一樣都係表演、一樣都要透過身體傳達,音樂表演聚焦身體如何製造或如何運用發聲工具達到需要嘅音效,舞蹈表演就會focus喺身體如何visualize節奏嘅變化。嗯……跨界嘅交疊同碰撞,除咗一味向前搵可能性,同時係反省同深化自身範疇去搵跨界嘅基礎,咁樣感覺無咁飄……

 

心:另一個展示由5位參與者用簡單發聲工具奏出一小段傳統鑼鼓點,參與者需要喺群體規律中輪流即興演奏再返回到群體節奏完成鑼鼓點,當中樂手如何喺演奏期間各個交接點有效溝通達到無縫接合,就如舞者喺群舞中如何感知其他表演者嘅節奏達至所謂的「group sense」一樣。

 

聲:所以跨界係break緊pattern但都有互補互通嘅時候。

  

心:範疇之間嘅互補係需要建基於互相嘅欣賞、尊重同好奇。其實真係好似同人相處溝通咁。

  

聲:「溝通」真係在任何情況都係好重要嘅一環。

  

心:真啊,好多時啲合作出現問題都係溝通出事。「我唔……

  

聲:(打斷)但也不能排除人嘅問題。

  

心:Well~咁就梗ga喇~唔好引導我去你個bitch mode please~「我唔識同我個Composer溝通啊」個Talk,留意佢個英文Title, which is「Composers Are So Ma Fan (And You Too)」,係AND YOU TOO,所以話問題人有你有我有單眼佬都有啊~

 

聲:但老老實實有時要同一啲「I’m THE Artist」、「I’m the Boss here」嘅人類合作真係搞唔掂啊……

 

心:我明呀,我真係明呀!尤其當自己要做行政個part嘅時候,面對Artist一啲支援創作嘅要求有時真係會覺得為做而做。但沉澱咗工作經驗,其實係唔係為做而做係個人嘅artistic judgement,最終問題都係回到溝通,達成唔到大家都理解嘅共識而產生矛盾。

 

聲:不過又咁講,當自己做創作嘅時候都好容易落入I’m THE Artist嘅態度,點都覺得自己嘅artistic choice比較重要ga喇~(active bitch face smirk)

 

心:都在所難免啦haha~所以更加要有覺察搵到自己嘅stand同其他人意見嘅平衡點同base係邊,一齊搵溝通嘅common ground先會有效溝通同幫助到合作。藝術家喺講座中闡述咗音樂範疇內,用來形容聆聽感覺和技術性嘅詞彙各自代表對音樂嘅理解角度,可想而知如果你理所當然地同合作嘅作曲家形容「傷心」嘅音樂時,對方其實係需要更多嘅資訊作技術層面嘅翻譯,例如「傷心」嘅感覺是否需要用「小調」、「重覆性」創作音樂?將大家嘅詞彙連結先形成到同一個方向嘅理解。

 

聲:我諗更實在嘅係,個talk都有提及嘅合作模式同權力關係,不論係音樂人、編舞、定係導演做大佬主導創作,定係跨界一齊co-大佬咁合作,重要嘅係從互相認知對方如何理解合作模式同目標。

 

心:搵到個大家都明白同跟到嘅context就可以盡量避免合作間產生不明不白嘅confusion同frustration。

  

聲:溝通到,能夠愉快合作真係幾生修來嘅福份。

  

心:講到尾,其實創作最緊要開心啊~尋找過程中互相交流產生新發現嘅喜悅,自問係一個好重要參與跨界創作嘅動機。參與咁多個workshop同sharing,除咗享受汲收本身各個題目嘅知識同發現,都enjoy參與者嘅投入一齊創造咗個鼓勵嘗試嘅氣氛,參與者嘅展示同習作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至少我有~

  

聲:輕鬆但認真、專注又無壓力嘅學習同創作狀態,現實同理想嘅差距你唔係未經驗過啦~

 

心:需要好多條件先達成到的……

「我」擠出沐浴露到潔身刷,由下到上,由右而作,洗刷,刷洗,洗刷,刷洗

聲:同埋放之於實際嘅project,時間就係得咁多,好難唔係product-oriented咁完成作品。咁又可以點呢?

 

心:因為時間短促而被迫跳過好多創作細節同蘊釀過程係可惜嘅……好多時作品嘅雕琢都係要畀時間浸出嚟 ……慢工出細活,但要效率就往往compromise咗質素或者深度……點樣先可以搵到個時間與quality嘅平衡呢?要做嘅可能就係改變普遍人看待藝術嘅態度……

 

聲:改變外界點睇藝術,你不如顧掂你眼前篇文先。作品要浸出來,咁要點浸呢?創作過程中漫遊於open-end嘅探索,只會articulate唔到個重要性係邊,extreme啲講例如可能有個artist嘅創作pattern需要有兩個session四個鐘係studio度攤,在特定嘅場域以攤嘅方式畀佢梳理創作,在於創作者嘅角度,呢個係必經嘅梳理時間,但在於提供資源嘅持份者嚟睇就會覺得唔知你做緊乜、資源用不其所。喺研習週感受同整合到不少打開創作可能性嘅方法或切入點, 拓展創作可能性之後呢?依家就係好似落咗水好開心係個名叫「研習為本跨界創作」嘅海度浮游但就唔知自己游緊去邊,去邊都得亦都會有邊度都去唔到嘅危險,唔係個個都可以好似Pi咁漂流咗227日最終返得上岸架。

  

心:我暫時預想到能到達嘅階段係結合唔同範疇嘅知識製造不一樣嘅角度去檢視現存表演藝術形式嘅可能性。所以係一個關於如看待創作嘅討論,將個注意力由final product拉返前少少落去個過程度,畢竟product嘅質素或作品嘅深度係創作過程嘅產物。帶住呢個態度檢視自己做緊嘅嘢,到時可能都唔一定下下都要同其他界別cross-over,有時可能只要轉換角度就會有不一樣嘅效果同覺察,當你肯畀心力認識同發掘事物之間嘅關係就自然會有發現可以「show」出來。

 

聲:所以你所理解嘅跨界創作是展現一種藝術取態,保持持續不斷嘅開放性學習不熟悉嘅事物 ,同時對自身所熟知嘅事物抱持認真檢視嘅態度,透過創作實驗令知識互相碰撞、揉合、互通與互補,從而尋找表演藝術呈現上更多嘅可能性。所以個終極問題係,檢視同打破慣常而後立嘅係啲咩呢?

「我」的注意力放到企缸內的層架上各式各樣的洗頭水、沐浴露、潔膚用品和工具

心:我諗每個創作者關注啲咩、點樣研究、預期創作目標係咩、又同個世界有咩關係,就係個交返畀Practitioner們嘅修練,我認為呢個取態最終可以達到嘅係去呈現不同嘅選擇去反思有關生活同生命嘅課題。好似成家人個個都用唔同牌子嘅洗頭水沐浴露咁,各有喜惡、各有所需,無話一定邊個牌子最好用、個個都一定啱洗。

 

聲:咁你關注啲咩?

 

心:嗯哼~(心虛按心口)身為一個(dance-)student artist,在學階段梳理自己嘅創作方向係一個重大嘅目標,即使日後有無得創作都好,提醒自己用跨界思維看待事物都好重要……

「我」把臉湊到花灑,感受熱水由頭淋落至每個角落

心:沉澱咗由U畢業開始直到現在嘅經驗,抹去咗象牙塔入面 art for art’s sake嘅藝術光環呢種幼稚又離地嘅諗法,我愈來愈朝向藝術功能化嘅方向行,將創作連結切身嘅生活議題。尤其在於思考女性身體在不同場域如何被看待或理解,又或者其實我地身為「女人」、又其實係任何性別的人有冇得自主決定自己身體要如何被看待呢個問號,放在劇場之內可以點研究呢?

 

聲:(諷刺)係囉~咁可以點研究呢?

 

心:(再心虛)實際要點做……諗緊ga喇諗緊ga喇……

  

聲:(補刀)你呀,仲有兩年畢業ga喇,都未講你都讀完咗個degree做咗幾年嘢,仲student諗諗諗,仲唔夠多時間諗?讀過啲Feminism又唔記得曬。諗諗諗,諗到畢業出嚟雙失啦。又唔係由細跳舞train到大,又唔會入團嘞。做full-time又嫌好無靈魂嘞,你以為創作話咁易?Freelance咁易?做THE Arrrtist就自由自我啊?都睇下你關注嘅嘢個環境需唔需要ga~做女性議題畀人話你女權撚抵唔抵得住頸先,你又有冇呢個耐性時時刻刻理解人地對女性主義嘅偏見同開放討論啊?理想點點點,理想食唔食到飯啊?中中庸庸又唔係勤力,成日話plan下儲下idea,嗰頭一放假,呢頭就話好攰要補眠,日日瞓到黃朝百晏。依家咪抵囉,書到用時方恨少,畀你睇到舞蹈書寫嘅重要性咁又點,嘔唔到篇文都係得個講字。啲書冇本睇得完ga~到你執返黎睇又唔記得曬前文後理又放低嘞。好心你睇多啲show,依家啲programme放曬online又懶睇,唔係live又唔想睇。睇live又成日暗插啲人創作為咗打飛機,(嚎叫)你點知你唔係啊?!!!!識講就唔識做,咁不滿其他人做法自己又唔實踐。 煲documentary都話叫增長知識,煲咁多劇做乜?你讀acting定編劇咩依家?有邊日有的得起心肝self-practice下ga?睇下你個turn-out?你個passé同arabesque仲係sickle腳ga!日日就Rick and Morty啦。唔細ga喇,任性埋呢幾年ga咋,屋企唔洗你養ga?唔該你有時間就執下房,張書枱堆到垃圾崗咁……

(繼續一輪咀發表言論) 

 

心:(期間細聲哼唱)
//留我做個垃圾 長留戀於你家
從沉溺中結疤 再發茅……//*

玻璃幕上的圖案早就消失,在聲一連串的自我批判和心的哼唱期間,「我」熄掉花灑、歎了一口氣、抹身、穿衣、進行一系列護膚程序、以進入了黑洞似的無限時間吹乾長髮,心和聲的聲音被風筒聲蓋過並隨意識的飄浮漸漸減細消失……

 

大概一小時後,「我」回到工作桌前打開電腦,開啟命名為「unlock_writing_01」^的文字檔案,坐著與之對峙

「我」(心+聲):fuck me please……都仲係寫唔到一篇proper嘅文……(崩潰)

良久

「我」:Diu~ 不如! OMG~I’m THE Arrrtist~

鍵盤聲徹夜不斷

真實經驗改編,High-Five if 如有雷同

*註:歌曲為《垃圾》,盧巧音主唱

^註:此偽劇本檔案名為unlock_writing_02_draft02


朱仟青

 

朱仟青現於香港演藝學院修讀現代舞。自2016年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投身藝術行業,對視覺藝術持續不斷的反思,引領她相信每個人的身體是最普世和誠懇的藝術媒介。於2018年開展現代舞訓練作為實踐,樂於參與有關舞蹈、視覺藝術、劇場和音樂等跨範疇實驗性表演、創作和研究。

近期參與的藝術項目包括:新視野藝術節2021多媒體裝置展覽《See自進入》現場演出作品之一《倒影中字》作舞者; 一才鑼鼓網上項目「香港微音樂」其中作品《浮離夕》作編舞及演出;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舉辦表現主義劇場探索計劃演出作品《沙流之城》的學員及編作演員之一;新約舞流青年舞蹈計劃「藝意啟航2020」,為學生編舞及演出自編獨舞作品《檢索》。

關於咩係真實(authentic)嘅音樂表演

文:So J

係傳統西方音樂中,好多時候去討論個音樂本質嘅時候都會參考返個音樂作品本身。換句話說,音樂係個理型,份譜係作曲家將個理型化為現實上可以執行嘅文本/作品,而樂手係一個實現作曲家理想中嘅音樂嘅工具而已,佢地嘅任務係盡力地去「正確地」詮釋及完成文本上嘅指示。音樂表演係為咗一個音樂理型而執行。呢個定義係近呢個世紀隨住爵士音樂興起、情境主義同激浪派嘅思潮等影響而被挑戰,作品唔一定要係份文本,甚至個創作過程本身就可以係件作品,「音樂」作品又是否一定要用聲音黎做媒介?作為一個受傳統西方音樂影響(荼毒)嘅人,當初接觸「樂手的自我修養」嘅時候不禁有種疑問:「究竟呢度講嘅真實嘅音樂/聲音表演係指啲咩呢?」經過同Joseph同Lawrence討論1及自己一啲反思,我想在此梳理一下自己對於以上問題有關嘅想法。

音樂/聲音,reflection/reaction?

「樂手的自我修養」係19年時所討論的音樂/聲音表演當中的真實(authenticity)有一個說法:「身體應作為音樂/聲音的投射(reflection),而不是對音樂的回應(reaction)。」而係呢到reflection我會理解為指經過一種思考過程而作出嘅反應,reaction係比較直覺上甚至係反射動作,好多時係身體對一啲物理上刺激嘅反應,例如突然巨響會好自然令人短時間內變得緊張。係用身體來做經驗主體下,reflection係比較認知性(cognitive),而reaction係比較生理性(physiological)。

以上嘅說法其實意味住兩種聆聽聲音嘅概念,一種係經過聆聽者(包括樂手自己)詮釋嘅聲音,即係平時所講嘅音樂。例如我覺得不完全終式(imperfect cadence)有種悲哀嘅感覺就已經係經過左一種詮釋(其實個名「不完全」已經係一種詮釋了,明明就只係一堆聲波而已,不過呢到就唔花筆墨討論啦)。一種係聲音作為一種物理現象。而呢兩種對聲音嘅概念似乎係以上嘅命題到撈埋左黎講。如果身體回應音樂嘅時候,因為音樂係一定要經過詮釋,所以呢種表演係要reflective的。但如果身體回應緊嘅係聲音嘅物理面向,聲音作為一個官能刺激去引導身體回應又好似可以係reaction。

要判斷身體回應嘅聲音對象係音樂定聲音的物理性唔只係取決於個聲音嘅內容,而係個身體係點接收及回應個啲聲音。一個觀眾都可以從睡夢中被《火鳥》中一下好大聲嘅orchestral hit嚇到係個音樂廳到大叫左2。至於係表演上聲點樣係reflective同reactive 之間影響表演者去回應又可能係另一個研究方向。係身體去reflect音樂呢個框架下,表演者會如何去聆聽及詮釋其聲音內容,以及會如何回應以達至某種表演效果?當表演者同時係聆聽者同聲音製造者嘅時候,reaction又會否因為聆聽與聲音製造之間變得透明而變得不可能?

如果玩樂器唔係玩音樂

今年嘅研習工作坊嘅主題係「與非樂手的表演者合作,如果抽空了討論音樂/聲音內容,把視線從音樂或聲音轉移到了樂器及聲音製造的工具上討論表演?」

關於樂器:

  • 係樂器使用者習慣使用該樂器前,係好難完整地去討論件樂器嘅物理性點樣影響到佢表演,因為佢根本未完全了解佢嘅行為對該樂器聲音製造上有何關係,以及佢應該點控制件樂器。不過好似工作坊中Joseph用指環去控制電子聲音嘅示範咁,個學習過程本身可以係一個表演,最少表演最後佢係能夠用佢自己嘅方法去習慣件樂器,而大家係可以討論到件樂器同佢表演嘅關係。
  • 係討論演奏動作同聲音時,我地可能需要一個框架去理解佢地之間有咩可能嘅關係。Jensenius歸納咗係音樂表演中有4種動作嘅功能3
    1) Sound-producing: 直接令到件樂器發聲嘅動作,例如手指㩒琴鍵,係弦上拉弓。
    2) Sound-facilitating: 間接影響件樂器聲音嘅動作,例如彈鋼琴時手臂手腕等嘅動作會影響到彈出黎嘅聲音質地,小提琴按弦會影響聲音嘅音高。
    3) Sound-accompanying: 同聲音製造無直接關係,但受音樂影響而發嘅動作,好似有啲樂手會一路彈一路用另一啲身體部份去模仿一啲旋律嘅走向,或者模仿sound-producing嘅動作。
    4) Communicative: 用作溝通嘅動作,可以係樂手之間嘅溝通,亦可以係樂手與受眾嘅溝通。

    以上4種功能用意唔係要將啲動作歸類,而係提供一個框架去理解音樂表演入面嘅動作嘅功能,動作同時可以有幾種功能。

    以上1同2動作就受樂器嘅原理及物理性影響,而3同4嘅動作就係出至表演者對個聲音嘅 reflection。

  • 用工作坊入面嘅指環即興表演為例,sound-producing動作係㩒開個喇叭/扭個音量制,sound-facilitating動作就係帶咗指環個隻手嘅動作同另一隻手係到扭effect嘅動作。可能因為仲習慣緊點玩件樂器(樂器嘅原理及物理性)嘅關係,sound-accompanying同communicative嘅動作幾乎係無的。試幻想一下,如果Joseph習慣左件樂器之後加返啲sound-accompanying同communicative動作入去,甚至可能係一啲唔係以上呢個四個功能嘅動作,呢個表演又會唔會再有趣啲呢?
  • 咁係咪個表演有愈多唔同功能嘅動作又愈有趣?唔同功能動作之間嘅關係要點樣安排先會好睇?

關於演奏策略:

  • 我覺得即興/演奏策略其實係樂譜係傳統西方音樂嘅其中一個功能,就係向樂手提供一啲操作指示,而呢啲指示透過樂手將每個動作同聲音之間嘅關係賦予結構同邏輯。
  • 換句話說,即興/演奏策略本身可以(但唔一定)係個作品(文本),而樂手能否執行到個策略就成為該表演是否真實 (authentic) 嘅其中一個標準。
  • 即興/演奏策略未必會要求表演者絕對執行指示,有時都需要表演者參與創作過程。當一個表演無文本嘅時候,表演者做返佢當下嘅自己,個表演又有無真唔真實可言呢?

小插曲:《瑪利亞的自我修養?》

(鍘刀砍下來的和弦為譜上的第3個bar;圖片由So J 提供)

「今天我們再來演出一首新音樂吧。」皇帝今天一走進囚室,就對瑪利亞說。

「音樂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深知自己滿腔情意卻毫無回報的藝術家,企圖吞鴉片自殺,但由於份量太少,他陷入一連串惡夢般的幻覺中,夢見自己殺死了心上人。被判死刑後押赴刑場,他震驚恐懼地看着鍘刀砍下,親睹自己身首異處。」

瑪利亞走上台,把樂譜上的音符都如實地玩出來,當玩到代表鍘刀砍下來的聲音時,她激動得把本來是和弦的聲音都玩成噪音了。

而坐在觀眾廳的觀眾都差點笑出聲來。

過了一會,瑪利亞得意洋洋地跑回來了。她的眼睛閃閃發光,臉頰也紅彤彤的。

「你覺得怎樣?」皇帝問她。

「啊,真是太好了,好得沒話說。我真是太開心了。」她大聲說著,在座位旁邊與奮得蹦蹦跳跳的,「感覺像是我最好的一次表演,在舞台好自在。」

「那很好,」皇帝贊許地說,「但是鍘刀砍下來的和弦呢?寫在譜上的喔。」

「啊,對了,」她說,「我太激動了⋯⋯」

我們還未回過神來,瑪利亞又登上了舞台,開始重新演奏那個鍘刀砍下來的聲音。

「記住一件事情,」皇帝告誡她,「如果你把和弦如實地演奏出來,你就有救了,你還可以生存。如果演奏不到,你就得被斬首。」

瑪利亞臉上的表情一下子驚恐起來。她的身體都在震抖,就像一個被判死刑後押赴刑場的人一樣。她把自己的惶恐都注入那個鍘刀砍下來的聲音,這是一種歇斯底里、沒有任何和諧的噪音在瑪利亞的手中爆發出來。那一刻我感受到臨死前的恐懼。

「拖出去,斬!」皇帝說。

R.I.P 瑪利亞,你是一個authentic的樂手。 :(

小結語

作為一個無知嘅傳統西方音樂人,我本來就唔會太留意樂手嘅身體會點樣影響到成個演出嘅效果,有幸今次有得(網上)參與呢個工作坊,刺激我對呢啲問題嘅思考。咩係真實嘅音樂表演我暫時都無一個好完滿嘅答案,希望呢一系列腦震蕩出來嘅想法會引起更多討論同幫助延伸到今次嘅研究。


1討論詳見先前直播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ycTHhzzHU)

2 Stravinsky Firebird SCREAM - https://youtu.be/WnMv6-XTROY

3 A. R. Jensenius, M. M. Wanderley, R. I. Godøy, and M. Leman. Musical gestures: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research. In R. I. Godøy and M. Leman, editors, Musical gestures: Sound, movement, and meaning, pages 12–35. Routledge, 2010.

So J

 

旅居荷蘭嘅音樂創作人,對跨媒體及混合媒體等藝術形式表示好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