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至12月)
每個合作機構分別挑選當地一組具潛質的編舞參與駐留計劃。同時,不加鎖舞踊館也會挑選八位具潛質的本地表演藝術工作者參與整個計劃,與委約編舞在佛山順德及香港駐留期間不同的階段進行配對,促成本地及海外藝術工作者在藝術、創作及文化上的交流。
由舞團支援,各委約編舞將會與參與藝術家到順德「二高表演」的駐村作兩至三個星期的駐留:第一星期將會是編舞各自帶領內部工作坊,向其他同儕分享自己的藝術實踐及開始自己的創作與研習;第二星期將會加入八位香港藝術家/設計師延續創作及研習,並進行分享。
(2025年)
參與的編舞將會輪流到不同的地區單位駐留及延伸創作。各地單位亦會因應當地的資源,有連結的平台和機構合作構思每次駐地的框架,也因應編舞的需要作相應的設計去讓編舞能夠有和當地交流的活動,包括講座、工作坊和展演等,也可以是當地語言及工藝學習等,與當地社群分享舞蹈作為工具,進行深入和雙向的交流,汲取當地文化,豐富藝術家的藝術實踐。同時利用一年的時間空間去進行創作,並在展演時邀請相關的當地藝術節、策展人等等去觀察和討論後續發展的可能和發表形式。
(2026年初)
在2026年的#非關舞蹈祭,在為期一至兩星期的舞蹈祭中,委任約編舞會演出從駐留計劃中發展的新作,同時會帶來他們各自的一些工作坊及公開排演活動,從單一作品的閱讀延伸成從駐留計劃中不同時間點中編舞思維方式的發展及關注的轉向,讓觀眾從更深入的脈絡中去了解作品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面向。
(2026年末)
於2026年間,四地海外單位會積極尋求籌備演出的資源,將作品帶到各自或其他城市巡演。是次合作的海外單位均有豐富的策劃和籌備經驗,與各大場館、藝術節或主辦單位均有長期合作關係。之後亦會積極拓展巡演的網絡,發展作品今後的延續性。
由於這次策劃既重視委約作品的深度,同時亦把重心放於駐留的過程之中,固此過程中的紀錄及整存(archives)將是同樣重要。因此今次的策劃中將邀得學者及獨立策展人蔡倩怡為今次舞蹈祭出版刊物的主編,邀請編舞、合作藝術家以及跨界別的書寫者去紀錄及觀察過程,從不同角度去觀看當代舞蹈的創作及整合論述、拓寬對表演藝術作品賞識的寬度及深度。每位編舞將需要為自己整個駐留計劃以文字、影像或圖像去紀錄創作中的過程。同時,每個在地的單位將會邀請觀察員在駐地期間觀看、提問、討論和書寫研習以及創作過程中的細節,嘗試透過另一媒介去保留、傳播和延伸對表演藝術創作的討論和過程中顯影的各種狀態。